马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婶的礼物作者马宝林 [复制链接]

1#

老婶的礼物

作者:马宝林

清明前夕,堂弟开车,我们一起回老家祭祖,然后看望我阔别一年多的老叔老婶。车迫近老叔家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老叔正在大门口张望呢。

年近八十高龄的老叔老婶为我们包了韭菜馅饺子,还做了好几样好菜。

酒足饭饱,拉了一阵家常之后,我们准备回县城了。

老婶拿出不少早准备好的东西要我们带上。

说实话,我真的什么也不缺,啥也不想带。可是盛情难却,我还是选了三样东西:一些洗得干干净净的小头蒜、一些花生米、一把刷帚。因为这些都是老叔老婶亲手劳动的成果。

对于小头蒜,许多城里的年轻人不大熟悉。它可是好东西啊,它味道微辣,有一种特殊的清香,用它蘸大酱佐饭,非常开胃下饭。用它掺玉米面贴大饼子,即好吃又经饿。还可用它做馅包菜团子、烙饸子,用它做汤,味道都很好。它不但味道好、营养丰富,还有药用价值呢。

小时候经济困难,我们这一代庄稼院的孩子们假日、放学后大都要上山挖野菜,这小头蒜和苣荬菜就是我们的首选。

那都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想不到老婶现在还在挖野菜。更让我吃惊的是:七十六七岁的老婶挎着筐,轮着镐头,半天竟能刨一筐小头蒜。那少说也有三四斤吧,要论棵树那就无计其数了,真的不简单啊。

那花生是老叔老婶去年秋天从农家收过的地里一个一个捡回来的。老婶说她们捡了很多呢。

这时候,农村都机械化作业了,所以粮食遗漏的就多,农民收入多了对些微损失也不在乎了,自然粮食就好捡了。老婶说,有的人家一个人一秋天就捡了几千斤玉米呢。老叔家的小院里有园子,春夏种菜。院墙下除了种少量的花,大部分都栽了扫帚菜。这扫帚菜小的时候可以吃,它是菜,长大了它绿油油的,造型不用修剪就圆嘟嘟的、绒乎乎的、很美。长到一米多高,那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等到深秋它老了,就用它扎扫帚,绑刷帚,它就由菜变成扫帚了。老婶送我这把刷帚就是老叔用自家院子里的扫帚菜绑的。

上车前,老婶还特意让我看了看她的柴禾剁。好大的一垛干树枝子啊。要我估算这一大垛树枝子足够他们烧几年的。

这么大一垛树枝子,就是这两位奔八十的老人一棵一棵地捡拾、又用它们的小电动三轮车一车一车拉回来的。

老叔从教育界退休,工资不低,钱是足够花的。可是这么多年来,老两口始终过着这种勤劳、简朴的田园式的生活,习惯了并自得其乐,他们心里有满满的幸福感。

寒暄几句,我们带着东西上了车。春风中,老叔老婶站在大门口,微笑着目送我们返城。.4.7.

声明:

1、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总编立即删除;

2、所有投稿作品文责自负;

3、总编。

远山诗歌网络文化传媒精英团队

总裁:宏業

执行总裁总编:琴声

副总裁:张旭

秘书长:绿宝石

副总编:日月同辉

齐鲁集团总裁音频部长:依然

模板制作部长:夕阳红

辽西总社长副总编:清风绿叶

远山总督察长:兵营老齐

宣传部长:梅雨简约

宣传副部长:汉德孙大姐少校

远山分享群副总社长:王宝利

远山办公室主任主编:绿叶秀

远山精品创作集团/p>

总裁:邹悦

副总裁:日月同辉品茗

编审:雪中莲

编辑:文乐

校对:张旭日月同辉品茗王宝利

本平台赞赏条件

一、作品推出一周内,阅读量达到人以上,赞赏金在10元(不含10元)以上,超出部分,50%返给作者,20%返给朗诵者,其它作为平台运营资金。

2.作者10天之内主动联系平台(总编),逾期不联系,视为支持平台运作。

3.合集赞赏金,作为平台运营资金。

远山诗歌网络文化传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