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更新青年修养录之理财编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百姓放心 http://m.39.net/disease/a_5792166.html

辛丑正月十八,即年3月1日。

今天,推出《青年修养录》的第十三期:「理财编」。

下为南怀瑾先生讲述「理财」,原文录自南先生的述著。欲穷玄旨,请阅全文。(一)摘自《原本大学微言》1.其实自古以来,从东方的文化来讲,在周秦时期,不但从孔子开始推崇《周礼》的文化,重视王朝帝室「齐家而后治国」、「妇德」和「母仪天下」的主旨;就如以「入世而后出世」的印度圣人释迦牟尼佛来讲,也是同样推崇治世的「转轮圣王」,等同于佛。同时他也强调所谓治世「轮王」的福德,必须同时具备「七宝」(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但在人道上的第一重宝,就是「女宝」,也就是贤良有德的后妃。所谓「轮宝」,有两重意义:一是指犹如现代精密科技的海陆空等武器;二是指历史时代的巨轮,等于俗话所说的有好运气和「天命攸归」的意义。「象宝」「马宝」是指交通和征战所用的快速交通工具。「珠宝」是专指经济、财*极发达的财富。但上面所说的四种,都属物质文明方面。讲到人事方面,第一需要有贤德智慧的后妃「女宝」。另一就需要有善于理财的经济、财*的能手「主藏臣宝」。你们知道吗?日本人叫财*大臣「大藏相」,就是出典在佛学中。另一最重要的就是善于知兵,统领大众所向无敌的大元帅「主兵臣宝」了。2.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这是曾子著《大学》大论最后结尾的一段话,看来他是针对当时鲁国内*以及春秋末期诸侯各国所说的。因为这些诸侯国家,都是胡乱增加赋税,搜刮民间社会的财富,归于诸侯私家公室,以充实权位与富贵。同时他也看到当时诸侯各国以及鲁国内*争权夺利的结果,的确是「灾害并至」,大多都成为不可收拾的败亡局面,因此有感而发,坦率提出他的「危(正)言危(正)行」,作为警世晨钟的名言。但很可惜的,由于他最后的几句结语「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却被秦汉以后历来读儒书出身的学者们,硬要用来学做「圣贤」金科玉律的教规,对于「钱」、「财」二字,视为*害。甚至平时多谈这两个字,就会变成「俗物」。可是,不随流俗,特立独行的学问修养,毕竟不易做到。因此,一般的读书学「儒」的知识分子,大多成为「既要清高又怕穷」的矛盾心理状态。一旦考取功名,跻身*要以后,既不懂经济财*,更不懂在国家社会人民之间如何理财致富,而达到富国强兵的妙用。好像都是误解了曾子著《大学》最后的几句话,变成了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咒一样,一听就要头痛打滚,非常可笑。所以中国有两三千年丰富记录的历史资料,所谓「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好像都是一部人事经历的资料档案。对于财*、经济、生产、消费之间社会的财经变化态势,和人事史料来对比,简直少得可怜。(二)摘自《孟子与离娄》孟子说,冉求做了季家的总管,在季家有行*的全权,可是对于季家的种种不合理的做法和野心却作壁上观,没有使季家改正过来。「无能改于其德」这句话,已经点出来有关「臣道」的精神。尤其在古代帝王制度下,大臣对于帝王是应该有所匡正的,不该为了吃饭、为了职业只是听话而已。如果上面说「向后转」就向后转,说「退两步」就退两步,那不是儒家的臣道精神。所以,孟子说冉求「无能改于其德」,只就这么一点,说明孔子对这个学生不认可,不发毕业证书给他。其次「赋粟倍他日」这句话,就更严重了。冉求善于理财,而他理财的方法是搜括民间的财富。古代的经济制度与现代不同,在季家这样的权臣家族中当总管,冉求等于一个小诸侯。当时的立法不像现在一样讲民主制度,他只要讲一句话就是法令。当时冉求在税捐制度方面,包括田赋、兵役,以及其他税捐制度上的措施,帮忙季家收敛民间的钱财,把老百姓搞得很苦。孔子晓得了冉求这种做法,非常生气,告诉其他的同学说:冉求这个人不算是我的学生,「小子鸣鼓而攻之」。这里的「小子」,不是现代北方人骂人小子的意思,是指年轻同学们,可以鸣鼓而攻之,「修理」他可也!所谓「鸣鼓而攻」,现代是看不见了。在古代,一般盛大的典礼如祭祀时,差不多都会有锣鼓助阵。至于战场上,更是以锣鼓为号令。旧小说中,我们常会看到「鸣金收兵」的用语,双方敲起锣来就是鸣金,双方便按兵不动。如敲起鼓来,部队便向前冲锋,所以鼓是进攻的号令。在国乐中,鼓也是领头的地位,试看平剧以及由各种乐器所组成的国乐团之中,鼓手就等于西乐的指挥。其他的乐器都要随鼓声而起奏,所谓抑、扬、顿、挫、起、止,都要应和鼓声,所以鼓也是最难打的。孔子说「小子鸣鼓而攻之」,等于下攻击令。虽然其他的同学们基于同窗之谊,不见得会真的拿冉求开刀,但这就足以证明孔子对冉求发了脾气。孟子引用冉求的这段故事,也就是「点题」了,说出了这一问题的中心所在。接下来就发挥他自己的意见:「由此观之,君不行仁*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这也就是孟子学说与思想的中心,尤其是《离娄》这一篇的重心。孟子说,从冉求这个事实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区,一个领导人如果不行仁*,而想要富国强兵,在孔子的心目中看来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当然更不足以效法。何况像在孟子那个时代,一般领导人只有强权,没有公理,恃兵力的雄厚不讲道理,强行发动战争。在这种思想之下,经过多年的经营,乃至激烈的战争,后来虽然达到了富强的目的,争到了权力,但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哲学上,仍要以《春秋》笔法为他加一个字——「伐」。这就是说,他的富强是侵略他人而来,不是以*事道德、*治道德所获得的。(三)摘自《孟子与尽心篇》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这是孟子提的一个*治大原则。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果是*治家,所领导的,就是「土地,人民,*事」三宝,这三种是真正的宝。如果一个国家的领袖,重视珍惜的是珠玉珍奇的话,灾难一定会很快光临到他身上。古今中外皆有这种事实,应验在帝王身上的很多,最著名的是明末的崇祯皇帝,就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在煤山上吊的那个皇帝。实际上他是一个好皇帝,品德也很好,就是有一个毛病,手撒不开,财货要抓在手里。流寇作乱,要筹饷用兵,他一直说没有钱,拼命向民间增加赋税。管理财*的大臣向他报告,不能再加税赋,老百姓已经没有力量负担了,建议他用皇室内库的钱。他还是不允许,说这是不能动用的。等他吊死煤山以后,流寇打开内库,里面多的是*金、白银、财宝,供给一百万部队的*用都足够。这就是「宝珠玉者,殃必及身」。青年人要注意一点,如果要想做一番事业,应该知道「财聚人散」的道理——钞票都到你口袋里,社会的人际关系就少了,没有「真朋友」了;「财散则人聚」,孟尝君就是这样,钞票撒得开,解决了别人的困难,自己的钱当然没有了,但是朋友多,人际关系多,有了苦难,则有朋友帮忙。孟子虽然说的是*治原则,用之于人生,也是一样。尽管在有形的财富方面,上无片瓦,下无立锥,然而还是有无形的财富土地,以及自己的学问、思想、人品、真理等。人生的立场站稳就有「土地」了;有了人格,就有同道的朋友,那就是「人民」;然后有了合乎道德的标准行为,就是「*事」。国家如此,个人也一样,「土地、人民、*事」,这三件是大宝,如果只重钞票,当然「殃必及身」。(四)摘自《易经系传别讲》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这个位很难说,位并不是说一定要当皇帝啊!当然拿人事来讲,位就是权位,如果把《易经》讲成大君统治学,这一切就是大君统治的原理了。如果拿大君统治的观点来讲,这个「大宝曰位」的位是很难得的。孔子的一生中,半辈子都是找这个东西,不当其位,没得用。所以《易经》卜卦的原理,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爻」,一个是「辞」。「位」是什么呢?就是爻变那个机会,也就是现在人讲的机会。「辞」是什么呢?「辞」就是说明,《易经》只讲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时间问题,一个是空间问题。作用呢?在易的名称就是时位问题。当时间不属于你、运气也不属于你时,没有用。「位」这个空间不属于你时,也没有用,所以说「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仁,就是仁义、仁慈、爱人,就是佛家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墨子的爱人。「守位」,如何守位?拿近几十年的青年人来说,玩聪明、耍手段,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博士学位,都是一流的。但是玩玩可以,真要说成就,那一点用都没有!最后成功的人,只有一个具有最高手段的人,那就是诚恳爱人的人,也可以说仁爱、诚恳是成功的最高手段,但要能真做到才可以。「何以聚人曰财」,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人是钱做出来的,没有钱不好做人。「何以聚人曰财」?我们中国的古训是「财聚则人散」,这个人发了财就没有朋友啦。要人聚便要财散,这要看你走哪个路子了。「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这就是中国的*治哲学——经济*治非常重要。真正能理财,老百姓就跟你走,可是有一点,不要忘了理财还要能正辞。孔子说「理财正辞」,经济的问题固然重要,精神文明的文化更重要。所以中国《易经》的*治哲学,第一是理财,使有繁荣的经济基础;第二点要有最高的精神文明;第三点人民还要守法。所以说「禁民为非曰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幸福的社会、理想的国家。各位学*治学的,不妨在这方面多加研究。

欲获取《青年修养录》之「理财编」PDF的网盘链接,请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