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动交通航行2万余海里,开展通信测试30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雀斑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210505/8918432.html

“我愿意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不可阻挡。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这是写在王振江笔记本扉页的一句话,也是他青春的真实写照。

王振江,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通信中心高级工程师,工作十多年一直从事海上通信业务研究,从“门外汉”成长为这个领域的业务骨干,他在逐梦的路途上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年对王振江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绕地球航行2万余海里,开展各类海上通信测试余次;这一年,他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身份——北极东北航道测试员;这一年,他成功测试了短波通信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多种通信手段在高纬度地区覆盖的有效性,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新时代造就新梦想

年,第一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同年,时速公里的“和谐号”高速列车从广州北站呼啸北上,开启我国高铁新时代。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这让刚刚毕业的王振江欢欣鼓舞,也在他心里埋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这一年,他来到天津通信中心工作,负责海岸电台通信设备的技术支持,这对刚参加工作的王振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做通信这行,其实与我学的计算机专业并不是很对口,许多东西需要从零开始。”王振江介绍道。多亏有老师傅们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加上他夜以继日地钻研各种收信设备的说明书,了解设备运行数据及维修原理,并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只用了几个月,王振江就熟悉并掌握了收信台的机线设备使用、维护等基本知识,能独立处理常见机线故障。

王振江在改造升级设备。

没过多久,天津通信事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许多项目陆续启动。这既给了青年人更多新平台、新机会,也对他们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担当。

年,全国DSC(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在天津海岸电台实施,工作量大且艰巨。作为北方海区重要的船舶遇险救助通信部门,电台内的设备要求24小时值守,为了节省时间,尽量减少对工作的影响,王振江与同事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经过两个月的连续作战,在没有对遇险值守工作产生任何中断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新旧系统的转换,并成功将天津海岸电台遇险值守水平提升到了全国领先水平,为海上财产及人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个接一个的新项目,带来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这都让王振江感到兴奋。“新时代造就新梦想。要感谢这个时代、单位给了我们这么大的舞台,让我们可以迸发新梦想,造就属于自己的新人生。”他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疯狂地学习各种新知识,不肯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

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英语,尤其是通信专业英语,翻译了大量外文资料,整理英文说明书30余册。凭借流畅的专业英语,他负责接待了多批前来进行技术支持和交流的外籍工程师,协助单位通过了国际海事组织的审核,撰写了海岸电台英文版业务介绍等。除了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外,王振江还多次组织通信专业英语培训,帮助话台值守人员学习英语,使天津海岸电台的英语播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就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王振江从一名收信台的设备维修人员迅速成长为一名精通专业技术的业务骨干。

发出中国声音扛起新一代海事通信人的责任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王振江发现许多设备零件都是日本等发达国家生产的,核心科技我们并没有掌握。同时,他了解到目前我国在水上通信方面应用的是国外规则,都是参照其他国家形成的国际标准,这与我国海洋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在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方面有中国自己的声音。我们要及时了解国际通信发展动态,紧跟时代潮流,要在国际海事通信领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这是新一代海事通信人必须扛起的责任。”王振江坚定地说。

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他顺利从世界海事大学研究生毕业,“我们这代人有更好的条件去学习国际上最先进的行业技术和理念,就有更大的责任担当起创新发展的重担。”为了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投身科技创新,他牵头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经常组织各类培训,带动青年职工们开展国际履约跟踪和技术创新。在他的带领下,顺利开展北斗导航在海事通信上的应用研究,完成了基于北斗的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研究等。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走出去’,还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王振江说,海事通信曾经有过历史上的辉煌,为我国远洋船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航运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年,天津通信中心承担了《中国水路交通史丛书》中《中国水运通信导航史》的编纂任务,该套丛书属国家“十二五”重点发行类图书,展示了全国水运通信行业远自上古、下迄当代的历史发展,填补行业历史空白,对行业文化建设起到里程碑式的重大作用。

王振江作为协调组长,参与了编纂的各个环节。“这本史书系统全面整理和归纳了两千年来中国水运通信导航的发展历史,各个历史时期的船舶通信导航活动都从时代背景、管理机构体制、设施设备和从业人员等方面展开论述,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水运通信导航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对水运通信导航历史上的杰出成就、重要人物、技术更迭、社会影响和文化建设也都作了非常详尽的描述。”王振江介绍。在编纂过程中,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例如将天津海岸电台的历史起源由年追溯到年,向前推溯了20多年。

“史料的搜集是编写组面临的最大问题。”王振江介绍,在编纂之初,这一领域还没有任何史学专著,也极少有可参考资料。

为了充分发掘史料,全面搜集展现历史面貌,编写组成员走访了全国各大海岸电台和相关档案馆搜集资料。王振江说:“我们去了广州、上海、福州的海岸电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泉州、南京的郑和研究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地,走访了一些通信设备厂家了解设备情况。”6年时间,他们走遍了全国沿海所有海岸电台和几十家航运单位,搜集整理资料超过余册/份,成功完成编纂任务。

年,工作成绩出众的王振江成为高级工程师,也是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此后,他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海上加密通信、北方海区数字海岸电台一体化、海岸电台通信系统自主研发等多个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这一天我已经准备很久了

“在北极航道的各个角落都能和祖国无障碍通信。”这既是航行在北极的海员们的憧憬,也是王振江一直以来的心愿和目标。

年,为进一步掌握北极航道通信情况,解决制约航运船舶北极航道通信难题,天津通信中心决定派技术人员与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船舶合作,开展“冰上丝绸之路”的航海保障考察工作。

王振江(前排右一)随“天惠”轮在北极东北航道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

接到考察人员“招募令”,王振江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申请报名。

“为了这一天,我已经准备很久了。”王振江兴奋地说。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对北极区域航行船舶通信技术进行跟踪研究,组织开展天津海岸电台北极通信探索,先后合作完成了北极航线船岸短波通信研究、北极东北航道天线及通信系统研究等项目。同时,积极做好研究成果转化,组织编制完成了《北极东北航道通信指南》,为开发北极航道提供详实的通信数据参考。

“此次考察更注重对我国自主研发的通信保障设备设施的测试。”天津通信中心通信管理科科长刘宝安介绍,“有助于掌握北斗卫星对整个北极东北航线的覆盖情况,评估北斗导航定位和短报文服务在北极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今后利用北斗卫星定位和短报文功能服务北极航行船舶提出依据。”而这,也是王振江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之一。

不出所料,经过层层选拔,王振江和同事王勇脱颖而出。

这是王振江第一次航行北极航道,还是远洋航程。考虑到此次考察持续时间较长,船舶航经欧亚多个国家和地区,既要克服恶劣气象、海况带来的不良影响,又要完成24小时不间断的通信测试,他并没有把自己要去北极的消息告诉年迈的母亲。“怕她担心,也怕影响自己的工作。”王振江叮嘱老母亲要按时吃药,自己去出差很快就会回来,然后便投入到了准备工作中。

另一边,天津通信中心紧抓北极航道夏季两个多月的通航窗口期,迅速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详细制定《北极航线随船考察工作方案》,细化考察目标,并细致部署人员、装备保障工作,确保考察工作顺畅、出实效。为提升测试成效,天津通信中心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联合开展北极航线短波通信理论研究,临时增设了哈尔滨、满洲里、昌吉三个外埠通信接收站点,测试点场地布局、链路搭建、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年8月23日,王振江和同事赶赴江苏省常熟港区,对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天惠”轮上配备的符合A4海区航行要求的两套海事卫星C站、两套中高频组合电台、海事卫星、VSAT(甚小口径卫星)船站和铱星电台等相关设备进行调试,同时为船舶固定安装北斗船用设备一套,并与天津海岸电台实际测试。

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使王振江腰部旧疾发作,医生建议他马上做手术,可北极之行承载了他的青春梦想,怎能轻易放弃?他让医生开了药,带上护腰带,毅然迈向了逐梦之路。

做就做到极致,不留遗憾

年8月30日,王振江和王勇带着开拓航道、保障通信的使命和希望,随“天惠”轮从江阴港鸣笛起航,正式开启北极东北航道通信测试之旅。

“我们是在对北极航道通信状况研究多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随船实验,必须在各方面取得新突破。”登船之初,王振江就给自己和同事定下了硬规矩,“24小时不间断测试,必须保证每一组数据的准确性,宁掉十斤肉也要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按照工作方案,王振江和王勇交替值班,按照每4个小时的频率与天津海岸电台和外埠站点进行通信测试,确保DSC、单边带、北斗短报文通信等测试项目进展顺利。

王振江在北极东北航道进行通信测试。

每天,王振江都会把闹钟按照北京时间往前或者往后拨一个小时,以保证测试时间统一无误。换班休息时,他还主动按照《北极东北航道通信指南》对沿岸台站通信情况进行核实,同时把当天测试数据的纸质及电子版测试记录进行整理,以便尽快发回国内。

9月10日,“天惠”轮穿越白令海峡,正式驶入北极东北航道。按照现在的船速计算,船舶在北极航道行驶只有十余天的时间,如果每4小时测试一次,一天最多也就6次。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测试数据,王振江对王勇说:“我们来这一趟不容易,要做就要做到极致,不留遗憾。我想增加测试频次,每2小时开展一次,你看你的身体状况怎样,能不能坚持?”

得到王勇的肯定答复后,王振江马上与天津通信中心取得联系,讲述了自己的想法。通信中心也立即表示将全力支持、配合他们工作。

“增加频次测试后我们基本没有了休息时间。”王勇介绍,由于测试前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测试过程每个项目大约需要5分钟的测试时间,一套测试下来又要将近一个小时,还要对测试结果进行登记、存储。“休息时间完全碎片化,刚睡着就被闹钟叫起来了。到后来,闹钟已经叫不醒了,我们就提前多定几遍闹钟,变着花样地换闹铃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实船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对我国不同地理位置的台站与北极航行船舶的通信效果实地测试,在不同的时间和位置,使用适合的通信频段,船端接收成功率90.3%,四个站点联合的总成功接收率80%,验证了在我国建设短波电台保障北极东北航道安全通信的可行性。

王振江在北极东北航道测试信号。

在王振江与同事忘我工作的同时,天津海岸电台和外埠站点的工作人员也在加班加点,及时配合“天惠”轮调整测试方案,加大测试频次。“每一次测试都要求精确到分,必须保持同步,不能有误差。除了我们,还有几十个人和我们一起努力工作着,他们有些还是在野外的临时站点。要感谢他们,正是有了他们的鼓励,我们才能更专心、更细心地投入工作。”王振江说。

船舶到达最高纬度测试点后,他们又将DSC和北斗短报文通信测试调整为每半小时一次,以进一步验证两者对高纬度覆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越是接近信号接收的临界点,越是我们测试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