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郑丽出品:宝玉文学社
马宝玉的故事
第四章历程
第十七节粮食·野菜·棉袄
文/赵合
他是班长
共产*员
享受在后
吃苦在前
穿衣吃饭
总在后面
——题记
部队这座大熔炉,使马宝玉百炼成钢。年秋,马宝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
此时,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在日寇严密封锁和持续不断的大扫荡下,我抗日*民面临着极度困难,物质匮乏,尤其是粮食短缺,*服无法及时更换。
困难吓不倒英雄汉,越是困难越向前!这是共产*人的豪言。因为这是胆量和气魄的共振,是信仰和力量的迸发,是对共产*员这个特殊材料做成的人的考验。马宝玉就是这样的人,他经受住了考验,并以实际行动给出了完美的诠释。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当时,马宝玉所在部队粮食十分紧缺,每人每天一斤粮也得不到保障,而且还要挤出一部分救济当地群众。为防止在吃饭上发生不公平现象,使每个战士都能吃够各人定量,部队采取连、排、班用炊具公平分配的办法,即:先用碗盛上饭,再用筷子刮平,然后倒给每个战士吃。饭一到手,战士们狼吞虎咽,霎时一扫而光。
每逢开饭时,马宝玉总是最后一个去领饭,并故意细嚼慢咽。他看到谁最先吃完了,就走过去把自己的饭分给他一些,谎说自己吃不了。难道是马宝玉饭量小吗?不!他是宁肯自己少吃点,也尽量让战士们多吃点,哪怕是一口。时间一长,战士们发现班长总是躲开人,有时偷偷找野菜充饥,有时就一个劲喝水。之后,每逢开饭时,战士们就故意离马宝玉远些,但执拗的马宝玉总是找各种理由,将自己的饭分给战士们,对此,全班战士深受感动。
部队为了弥补粮食不足,只好动员各班利用休息时间,到山上挖野菜采树叶。从小放羊挖过野菜的马宝玉,他知道哪种野菜、树叶能吃,哪种有*。因此,每次他挖回的野菜,采回的树叶,不仅量大,而且还新鲜。同时,他还知道怎样做出来好吃,炊事员按照马宝玉的做法一试,果然与众不同,受到战士们的一致好评。
部队粮食紧缺,*服不能按时发放。该换单衣了,单衣发不下来,战士们只好仍穿棉衣;该换棉衣了,棉衣不到位,战士们只好仍穿着单衣。因此,战士们不得不忍受着冬不能及时御寒保暖,夏不能及时袪热的痛苦。而且经常衣服不能一次性发齐,进而导致发给战士们的衣服有前有后。凡是遇到这种情况,*员和领导干部就先保证战士,然后才是自己,马宝玉总是率先垂范。
年的夏天,天气异常炎热,太阳像个大蒸笼,蒸得大地滚烫。许多战士都换上了新单衣,而班长马宝玉依旧还穿着一身千疮百孔的破*棉衣。一次,指导员蔡展鹏来到六班检查工作,看到马宝玉的样子就明知故问道:“马宝玉,你怎么换不了季了?”马宝玉敬了个礼,笑着说:“指导员,我这身衣服可是宝衣呀!棉衣能挡太阳的热,破口处还能透透风。”
风趣的回答,把在场的人全逗乐了……
粮食、野菜、棉衣,看是三件普通的小事,但它却折射出了共产*员马宝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
?作者简介
赵合,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员。曾任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县作协副主席。为市作协会员,全市十佳编辑记者,市电视台特约记者。多年来,在干好新闻工作之余,酷爱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先后有五十余件(首)新闻、诗歌作品在市级以上获奖。
投稿须知
原创首发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文后附作者简介和个人清晰生活照片,联系方式)
作者文责自负,本平台不负责版权纠纷。
赞赏作者60%平台40%,十元之内不返还。
由于平台一周结算,故稿费每月十五日,月底结算两次。
一稿只发一次稿费,后期打赏不再计入。
本平台长期约稿原创作品。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