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12月8日黄金价格今天多少一克 [复制链接]

1#

《海岱诗苑》简介

《海岱诗苑》是专门为诗词爱好者搭建的诗词交流平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相识即缘,相知是福。《海岱诗苑》与您共创精彩!

美赋集锦一

编者按

编者按: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之为赋。“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片》。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屈原的《招*》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手法。除了诗、词、曲之外,历史上还存在过一种具有诗歌特点的文体,这就是赋。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斆之间的文体。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压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海岱诗苑》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擅长写赋者大有人在。我们从来稿中择优选录成专辑,以飨读者。

美赋集锦二

正文

上耶

杨忠明青州

呋,上耶!

此苍翠之野,河波莲落。

有佳人居,于彼浩渺之错。

彼亦恋此天光兮,聆听大音之歌。

时为过我,犹彼君子之谟。

盛光人怀,雅怀之作。

荡漾如光,是者永国。

            

风华海岱赋

杨忠明青州

千里江山,岱峦惟秀。

齐风浩荡,尚義之邦。

国祚于道,民敬以礼。

稷下学风,万国咸同。

正学于民,谐国以音。

教子惟圣,育女以德。

以诗兴颂,长歌怀远。

振邦安社,大德兴文。

童乐于巷,老养于子。

出立于学,入成以济。

巍伟国风,青齐流脉。

生此圣地,浮海乘道。

是为夷源,万古流光。

                        

海岱雄关吟

杨忠明青州

山河峻逸,把酒临风。

星汉云影,揽我怀中。

至者子曰,孤寻独行。

畅怀梓泽,惟君之重。

天地也新,日月其明。

人间烟火,慎哉恭崇。

                        

望海楼序

杨忠明青州

东方胜景,海岱名迹,北海耕牧之间,天下物华宝地。人文以德厚道齐为章,礼尽物我相忘之境。仙阁紫气,齐日月东升而西落。星辰以观,见北斗绕极而轮转。先天地以致,后万古夷源。圣以法天地之造化,民以积厚德而循之。古之龙山,有大气而勃发。今之弥川,以氲韵而滋流。长河落日,尽显时节之春暮。大地万开,方华即人间百态。时尽柳絮之飘摇,作杏林与百花相辉映。尚书海以为诗苑,逢故国与知音而长歌。方华圣地,齐鲁名都,世以重镇而兵威,国以栋梁作世继。滋历济民于一方,是望海楼序以为名。

青州古城赋

杨忠明青州

海岱之间,东方古州。

人文始祖,英雄诗史。

圣贤之地,龙的传人。

仰观天象,俯察万类。

开荒拓土,始制文明。

鸟夷任官,聚邑成国。

重桑织麻,衣食四季。

播稷安社,交国以礼。

圣哉人皇,万古流光。

凿空九州,迁族序民。

冶炼金器,井田耒耜。

与国于民,篝火百舞。

骋民驰章,釆风致国。

兴诗祭礼,崇文定鼎。

圣望于道,贤教于*。

北海耕牧,家国临川。

于滋于斯,历济梓泽。

道济天下,德聚厚民。

恋国教子,诗*以苑。

浩然正气,秉华史代。

故国长歌,于斯为胜。

蔺家古槐赋

崔在普寿光

郁郁古槐,姝姝伞盖,遮天蔽日,错节盘根。

五股虬枝,一条龙干。两人合抱,多少冬春?

先祖迁民,遗八方遐迹;

后昆传胤,启三百年轮。

壮哉!国槐,乡土之骄兮,欣然受宠;蔺家之宝兮,稀者成珍。

采气巨淀湖,常使精华庥梓里;受禅凤皇岭,尽将福祉赉乡民。

若夫慎终追远兮,人文厚重;

怀古恋今兮,情感深沉。

根植汉武躬耕之地;

身醉唐王飲马之津。

曾看马司令(1)牛头起义;

又见赵寄舟(2)圣邑麾*。

每考奇闻轶事;

尚存奉献精神。

慨企帮扶(3),蒙*关怀,一村友善;

佑人長寿,护庄安泰,七姓感恩。

嗟夫!偏居一埠兮,蜚声遐迩;

永驻千秋兮,庇荫子孙。

朗朗乾坤兮,峥嵘岁月;

喜逢盛世兮,大梦成真。

注(1):马司令即马保三牛头镇起义的共产*武装。

注(2):赵寄舟清河地区抗日武装司令员。

注(3):赞助本村的台头镇防水民企是:*河,汇元。

寿光赋

杨奎伦寿光

夫寿光者,年长曰寿,地平曰光。茫茫兮北濒渤海,巍巍兮南枕沂冈。殷殷兮油都西挽,粼粼兮玉带东瓖。扼胶济之中枢,据鲁东之门户;偕鲁风之雅韵,纳星汉之流觞(1)。物华天宝,凤翥龙翔。洪荒久远,源远流长。夏隶斟灌,周属纪邦。历春秋秦汉,始圣邑铭匡。巨洋水澹澹,静山月朗朗。人文荟萃,硕果弥香。夙沙煮海,蒙昧曙光。字宗仓颉,鸟迹龟纹始有纪;农圣贾翁,齐民要术惠无疆。秦皇筑梦,以观沧海;汉武躬耕,以事农桑。数风流人物,弓挽当强。红色小延安,鲁地传薪,玉山点燃;苍屏芦苇荡,牛头号角,*帜飞扬。英烈马保三,立马横刀,倭夷丧胆;巾帼陈少敏,丹心傲骨,浊浪护航。幸甚!壮哉!蛟龙辈出,社稷恒昌。

丰腴之地,温馨尔床。得天独厚,特产琳琅。脆甘鲜碧,马莲韭*。味醇滑爽,鸡腿葱香。红冠巨爪,慈伦鸡王。龙宫旺族,虾婆体长。银鱼肥美,洁白如霜。清河梭蟹,肉嫩金藏。民俗之小吃,筢菇翡翠;祖传之美味,虎头鸡汤。悠悠兮草编起草碾,漫漫兮土陶始柴庄。

桃源再见,科技领航。大棚赐暖,四季飘香。皑皑兮铺天盖地,闪闪兮流碧溢缃。届届博园给力,熙熙僧俗(2)痴亢。虹桥鹊架,寰宇通商。海滨卤地,波涌素妆。嵬嵬兮银山座座,烁烁兮玉兔双双。河门虬港,海市帆樯。匆匆兮往来如织,稳稳兮吞吐无量。纸业晨鸣,环球载誉;台头古镇,防水之乡。鲁丽板材,花开诚信;巨能电力,金色太阳。凯马宝驹,一朝千里;联盟化工,九域百强。

城乡一体,和泰景明。琼楼林立;水陆畅通。衮衮兮车流如鲫,淼淼兮帆影若筝。泱泱兮儒都兴教,遑遑兮商贸繁荣。游园棋布,人在画屏。翠竹荫荫,粉蕊婷婷。湿地巨淀湖,明珠玉润;宝刹王高塔,善普邦宁。林海宁国寺听涛,喁喁兮梵音入耳;羊口天妃宫祈福,穰穰兮河晏海清。

美哉!四海旅游之胜地;壮哉!九州锦绣之菜乡。奏骚坛之大吕,泼彩留馨,尧天一景;击阆苑之洪钟,弄潮逐浪,华夏十强。皇皇兮复兴筑梦,款款兮同步康庄。天道酬勤,只争朝夕;厚德载物,再创辉煌!

(1)流觞:引典故曲水流觞意,这里形容文化兴盛。

(2)僧:僧,这里引申取经之意。

祭母文

张国贤济南

苍天幕垂,大地哭泣。我敬爱的母亲于年8月8日清晨7点50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0岁。

母亲的一生是历尽艰辛的一生,早年她曾与我的姥姥办过学堂,执教杏坛,培育桃李。她上尊父母公婆,下爱儿女子孙;她宽容善良,厚德载物,她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她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姐妹兄弟9人,她是一位伟大而慈祥的母亲。今日竟阴阳相隔,天各一方,怎不叫人哭断肝肠!

母亲近年来一直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和风湿症,坐轮椅已长达5年之久。幸好五弟、弟媳及小弟、弟媳护理照顾、及时输氧输液治疗,我们姊妹兄弟都十分尽心尽力经常看望尽孝,但终因母亲年事已高,身体多种脏器衰竭,世上没有救母药,再也无力回天,母亲最终还是走了……荒丘孤冢恨悠悠,飘零叶落无情路!女儿有话向谁诉啊!?

呜呼哀哉,泪如倾雨天昏暗,灵前哭煞断肠人!!

慈母西去,念天地之悠悠;

上苍感动,泪洒凄凉长流;

懿德永昭,良操美德千秋;

办学执教,桃李满园齐讴;

有口皆碑,邻里称赞不休;

呜呼哀哉,泪滴诗行幽幽;

慈颜永驻,音容笑貌长留;

萱花情苦,向谁泣诉我愁;

寄托哀思,*归地府神州;

子孝孙贤,四世同堂咏稠;

继承家风,子女团结同舟;

水流东海!伤心泪雨难收!

呜呼!再也不忍回眸,再也牵不到母亲的手……

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表达女儿深情!愿母亲在天堂没有痛苦!

安心歇息,放心吧,我们姐妹兄弟会彼此搀扶,共计绸缪,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

呜呼哀哉,难报春晖把母留住,妈妈呀,祝愿您一路走好,含笑九泉,西天乐游,成为天国新佛!

诗词讲座

可怜的一三五

可怜的“一三五”

文/普雅

曾经接受指示,让我主持一个讨论诗词格律的平台。无奈,普雅这伙计懒惰得很,一直没能开工。

经督促,上回发了关于四个平仄句式及相对相粘等规则的一点体会,内有“一三五不论”之说。

好得很!以“芳芳公主”为首的,一些比我还”懒惰”的朋友可抓住了把柄,把曹雪芹老“奶奶”借黛玉之口说的所谓“不以律害意”奉为至宝。

所以,该把那位可怜的“一三五”拯救一下了。

所谓“一三五不论”,注意过吗?前边有个词叫初学者。且问,有兴趣于此的朋友如芳芳、甜甜、辣辣、酸酸、苦苦、咸咸、臭臭、膻膻……们,哪位愿永远做个初学者?

记得四个平仄句式吧?每句最后俩字叫韵脚,四个韵脚分别是“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如同四只脱了袜子的大臭脚,把公主们熏得直捂鼻子。

但是,不弄明白四只大臭脚就不能安慰那可怜的“一三五”。

“一三五不论”,在四个句式中是不一样的。

七言诗(五言诗少了前边俩字须注意),每句第一字尽可以不论。但,第三字(五言诗第一)要注意了。

仄平脚,若不管第三字(五言第一),该用平声用了仄。那么:

五言:仄平仄仄平

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

请看,除韵脚一个平声字,只剩第四字(五言第二)是平。就是说,除韵脚外,第四字(五言第二)成为唯一平声。

唯一叫什么?叫孤,对吧?所以,这叫犯孤平,是格律诗之大忌。

第五字(五言第三)字都可以不论?差矣。注意:

仄仄脚和平平脚两句式,第五字(五言第三)若该平用了仄或该仄用了平,摆出来看看:

五言:平平仄仄仄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仄

五言:仄仄平平平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平

这样,韵脚成了连续三个仄声或三个平声。这叫三仄尾三平尾,也是格律诗中不许出现的。

综上,给公主一班人泼了一瓢凉水。格律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而怕麻烦不遵守,或干脆不知却偏要打格律诗词耳光的朋友。奉劝,《七律》、《西江月》、《卜算孑》、《沁园春》、《水调歌头》……等等吧,这些标鉴不可乱贴。要贴,就不能怕麻烦,严格按照格律规则来办。

曹老“奶奶”借黛玉之口说的那话,公主们只看了半句,这叫断章取义。须知,前边半句叫作“果有了奇句”、“意趣真了”。敢问一声,咱们有奇句了?奇到何程度?哪位写岀“雨去竹泪落(五仄),风来松涛鸣(五平)”这样的“奇”句,我给他点赞。不行啊,还没那两下子吧?还是老老实实作点学问为好,谁让咱们爱上这个呢?

特殊情况下,平仄允许有所变通(公主麾下一班人又该弹冠相庆),一些地名、人名、山岭江河及一些专用词汇不可拆解,一首作品中嵌入一处两处出了律也未尝不可,读者也好编辑也罢会原谅的。

其实,只要肯下工夫,这类问题也能解决,怕麻烦则作不到。瞅机会我布置一次作业,亮一首因人名等专用词汇而出律的诗作,哪位有兴趣给修改一下。

罗嗦不少了,先打住吧。下回谈点对律诗绝句开头的体会。

谢谢各位。

诗词讲座

绝·律的开头

律、绝有几种开头?

文/普雅

律、绝的四个平仄句式说过几回,相对相粘也重复过几遍。相信有趣于此的朋友都有印象。

然而,这些规则创作中该怎样操作应用?

一些研讨甚至自命为“培训”的场合如老年大学之类,一些老师会不厌其烦地讲律、绝的开头格式,什么首句平起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啊哟,林林总总滔滔不绝。有说四种的,有说八种的,甚至归纳了十六种。

自然,这些先生的诗律功底小觑不得。但,要我说,面对初学者,这就像幼儿园里讲微积分,以其昭昭使人昏昏,尽干些出力不讨好的事。试想,初学者本就满脑袋糨糊儿,偏让他们死记硬背,用时下语言,真真“把人带沟里去了”。

要我说,律、绝首句的平仄只有两种格式,平起,仄起,入不入韵是次要的。在《第二谈》中我也列出四种,那只是抄录了教科书罢了。

一首律、绝平仄格式,因第一字可不论(五言仄平脚除外),是由首句第二字决定的。一经确定,后边各句随之无法变通。

如:

“平平……”开头。

二句开头要相对,必然仄仄。又因是偶句(还记得吧叫对句?)必押平声韵,就必须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句开头与二句相粘,且单句(叫出句)韵脚必仄,就得用“仄仄平平平仄仄”。

四句与三句开头又相对,韵脚又押平声韵,就必须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此推之。

“仄仄……”开头。

二句必然平平,三句也是平平,四句就得仄仄……无非还是相对相粘,出句仄脚对句平脚押韵。岂有他哉?

可先考虑内容必用的词语和其所处位置,特别是韵脚词语的平仄结构,作到心中有数。

如:

太白、子美――仄仄

易安、放翁――仄平

居易、之涣――平仄

东坡、文山――平平

胸中有竹了,就可确定首句格式。为什么上文俩句式都带“……”呢?这是让大家放松。就是说,首句入韵与否由咱们说了算,不能让些臭规矩把人困死。

很简单,“平平……”开头:

入韵,就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入韵,则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同样,“仄仄……”开头:

入韵,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入韵,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相粘,是每句开头俩字(关健是第二字)该干的活儿,后边按照平仄四句式顺下来就是。所以我说,入不入韵后边各句平仄句式不会改变;所以我说,律、绝的开头只有两种句式――平起和仄起。

五言诗呢?《第二谈》早谈过了,七言平仄句式从前头去掉俩便是。

平仄运用,有时候非常简单。举一例,千山万水,放在某一句式中出律,让前俩字和后俩字换换座位即可。千山万水不行,换了座位却成了名句,“万水千山只等闲”。

山青水秀、青山碧水、长空万里、沉鱼落雁、天高云淡、风调雨顺、山长水远、闭月羞花……不都可以这样换换座位吗?

综上,格律诗真的不可怕。有志于此有趣于斯,下点功夫,诗友们完全可以写岀合律的好作品,没必要像某些先生那样,撩动鹉舌学了句“意境为上、不以律害意”为自己不下功夫不愿吃苦的行为做挡箭牌。

谈了点律、绝起句的选择及是否用韵的体会,粗浅得很,不知哪位诗友同感。说得对,吃我的药;说得不对,分文不取――坏了,怎学开江湖游医了?快打住吧。众诗友见笑!

《海岱诗苑》编委会成员

顾问/p>

张国贤崔在普王蓉

孙长亮张俊亮陈延云

孙志刚

指导:

词曲指导老师:王蓉

绝句指导老师:朱际展

律诗指导老师:肖世星

楹联指导老师:孙长亮张俊亮

崔在普

审编:

魏在光赵传法

肖世星孙志刚

靳妍君庄兰香

总编:魏在光

副总编:赵传法

制作:庄兰香

投稿须知

1、形式:以格律诗词作品为主,其它形式为辅;《新韵》《平水韵》《词林正韵》皆可,《新韵》须标注。

2、内容及范围: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记录真善美。

3、题材:诗词、曲赋、楹联、自由诗等。

4、投稿作品数量不限。提倡原创首发。

5、投稿只接受电子文档投稿(图片务必清晰,不可模糊不清)。

6、如果是个人专辑,可以投作品+作者相关简介(字内)+照片(请提供清晰电子版照片、生活作品也可)。

7、凡是注明格律诗词的作品,必须符合诗词规律要求。

8、征稿对象:广大诗友、诗词曲赋爱好者。

9、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按投稿顺序编辑整理,图片来自海岱诗苑群老师。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治酒渣鼻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10/8733714.html

由于市场预期美国将出台新的财*刺激措施,致使金价持续上涨,国际*金重返关口。

年12月8日今日金价:国际*金价格暂报.67美元/盎司,国内*金价格暂报.75元/克,香港金价暂报港币/两,*金回收价格元/克,中国*金基础金价.75元/克,周大福*金价格元/克,六福*金价格元/克,周生生*金价格元/克,老凤祥*金价格元/克,老庙*金价格元/克,菜百*金价格元/克...(仅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