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代京胡名家 [复制链接]

1#
建立“中国京胡名家录”是京剧界几代音乐工作者的夙愿,更是京胡传承体系的理论升华。下面,记载了京剧开创时期至顶峰时期,历代京胡演奏家开启的琴风流派。这段历史代表着京剧鼎盛时期的演奏风格,代表着京胡演奏的传承关系。中国京胡名家录王晓韶(生卒年不详)咸丰、同治年艺人。吹笛高手,隶“四喜班”。他曾用胡琴为京剧生行鼻祖程长庚伴奏。所创之胡琴,系用软弓。他用胡琴代替笛子为皮*伴奏是皮*一项关键性的重大改革,对京剧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沈星培(生卒年不详)安徽人。搭班“三庆班”,首创徽调二*废双笛,以胡琴托腔。他是京剧文场之鼻祖,对京剧乐队的变革做出了贡献。沈湘泉(—)江苏人。咸丰十一年()他是进入宫廷从事演出并出现在史料记载中的第一位琴师。在《中国京剧史·上卷》将沈湘泉列入了“乐师”一章,顺理成章。他在皮*声腔发展史和京剧史占有重要地位。李春泉(生卒年不详)人称李四。他师从沈星培,习京胡,晚于王晓韶,系“四喜班”主要琴师,为梅巧玲操琴。他将软弓改为硬弓,演奏技法吸收了梆子胡琴的特点,改满把握弓为三指握弓,首创硬弓京胡,为京胡改革的一大进步。樊景泰(—)北京人。四喜班名琴师。搭班以三庆为久,为大老板程长庚操琴年最深,樊景泰乃皮*史第一代胡琴圣手。时人流传“南樊、北胡、于鸭子”之“南樊”即樊三。孙佐臣(—)北平人。拉琴手法灵活,琴音响亮,耳聪手快,而以胡琴伴奏而能吸引听众者,孙实为第一人。弓法奇特,以演奏“花点”著称,创作了许多“花过门”,其琴艺与梅雨田齐名,是胡琴的两大流派之一。曾有胡琴圣手的美誉。茹莱卿(—)祖籍江苏无锡,生于京城。早先伴陈德霖、王瑶卿,后专为梅兰芳操琴,他的琴技古朴典雅。年梅兰芳首次赴日演出,时年55岁。陈彦衡(—)四川宜宾人,久居北京。研究谭鑫培唱腔的专家,著有《说谭》、《戏选》、《燕台菊萃》等专著。他开启了在京剧专著中,用工尺记录腔谱的先河。曾为谭鑫培操琴,深得谭氏神髓。梅雨田(—)祖籍江苏泰州。他是清“同光十三绝”中名旦梅巧玲之子。为谭鑫培操琴,运弓有力,指法熟练,音色纯净,节奏鲜明,板眼严正,随腔垫字,刚健而未尝失之粗豪,绵密而不流于纤巧,将胡琴清脆、嘹亮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陆彦庭(生卒年不详)江苏人,人称“陆五”。他操琴技艺高超,气派雄浑,常年为名老旦龚云甫操琴。伴奏不墨守成规,垫字巧妙,托腔严谨,不同凡响。他独创和规范了老旦戏胡琴的过门、垫头、收头和总体伴腔方法,有独特之妙。”王云亭(生卒年不详)搭四喜班为孙菊仙、金秀山、德珺如等人伴奏,与梅雨田、孙佐臣、陆彦庭并称“四大名琴”,同为清宫“内廷供奉”。尤以傍佐青衣为擅长,无论是过门、托腔绝少火气,操琴稳当,清澈的琴音优美动人。陈道安(—)祖籍江苏江阴,生于北京。陈道安的腕力不足,用的琴弓很短,但独具神韵,不尚花哨,弓法、指法规范稳健。《戏剧月刊·陈道安君小史》载:“世称胡琴名手,必称南北一陈,北陈为彦衡,南陈即先生也。”耿永清(—)祖籍山东临清,有“耿一爷”之称。耿永清幼年在浦阿四门下学京剧文场,擅长弦子、唢呐、横笛等乐器,年农历正月二十,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演戏承差)。后正式改拉胡琴,师从李春泉、樊三等前辈艺人。徐兰沅(—)祖籍江苏,生于北京。曾任谭鑫培、梅兰芳的琴师。他博学多才,艺术造诣很深,深谙琴理,精通文武场面。平正大方、圆润清亮是徐兰沅操琴的特点。演奏慢节奏的板腔、快尺寸的弓法,都显示出慢而不温、快而不火的深厚功力。穆铁芬(?—)师承锡子刚,私淑梅雨田。穆铁芬的伴奏,托腔工整、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之弊病。这个时期是程腔风格的初级阶段,穆铁芬为程砚秋伴奏方法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赵砚奎(—)师从方秉忠。宗梅雨田。早期傍尚小云吊嗓操琴。他高超琴艺与尚派唱念结合得天衣无缝。年尚小云组“重庆班”,年轻的赵就是成班人之一。李佩卿(—)原籍山西。李佩卿为余叔岩操琴增色生辉亦随之声名鹊起,成为由津门走出在戏界最出色的“胡琴圣手”。被内外行家公认并被誉为不可多得奇才。李佩卿和余叔岩合作的十二张半唱片成为珍贵的遗产留传于世。赵济羹(—)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别号喇嘛。他演奏技巧宗法孙佐臣,罕见的“左右开弓”的琴师,尤善于拉奏快板,其特点是弓头好,尺寸匀,字字“立”得起,干净利落。上个世纪50年代赵济羹曾口述出版《京剧曲谱集成》一书。杨宝忠(—)祖籍安徽合肥,生于北京。先后与言菊朋、马连良、杨宝森等合作,配合默契。他把快弓技巧推向了极至,大胆地将小提琴的弓指法用于京胡演奏,创造出快、双、连的右手弓法和指密音纯的左手张力。著有《杨宝忠京胡经验谈》。高联奎(—)他终身只为其兄高庆奎操琴。他琴技高超,托腔唯妙唯俏,琴音雄浑宽阔、甘醇犹烈,琴风激昂奔放、酣畅淋漓。惟高派艺术不可获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庆奎创立的高派艺术,琴师高联奎亦是托“虎”下山之雄风,功不可没。王少卿(—)祖籍江苏,生于北京。为梅兰芳操琴近40年,(—年操京二胡,—年操京胡)。梅派伴奏体现的是一种笔画匀称、平中出奇的精神。他的伴奏具有典雅清越、气韵质朴的不凡气度,其二胡柔处特显,刚处亦佳,与京胡构成相互衬托关系。陈鸿寿(—)京兆人氏。专工须生之京胡名手。谭余派皆精,私淑梅雨田。后从陈彦衡学戏,颇有收益。陈鸿寿曾短期傍过言菊朋。、年代陈专为王少楼说戏操琴,是王少楼的余派业师。年初到年间,又为奚啸伯亲自操琴。钟剑秋(生卒年不详)北京人。他早年为筱翠花等人操琴,后与荀慧生长期合作,他是荀的早期琴师。琴音姣媚、清秀、柔润;与荀派唱腔特点贴切吻合,其演奏中注重托腔,使琴音唱腔融为一体。他的弓指法很有特点,高低音变换交替自然顺畅,使用“滑音”较多,但不俗不媚,伴奏的时候没过多修饰,听来朴素大方。郎富润(—)北京人。他是继钟剑秋后,荀慧生的中期琴师。他的琴艺除具有伴奏荀派的一般特点之外,运弓方面较为突出的是连弓的用法,在唱腔或过门的旋律比较密集的片段中,用连弓多于换弓的方法,给听众圆润流畅、一气呵成的艺术美感,衬托唱腔妥帖得体、琴情合一。倪秋平(—)上海人,自幼酷爱音乐,12岁起自习京二胡,醉心于京胡多方求教。年曾在林如松开设的“京明研究社”学琴,年师从陈道安,年成为王少卿的开山门大弟子。倪秋平琴艺日臻完善,并曾习小提琴多年,谙熟乐理。年曾为李世芳操琴,年秋至年为梅兰芳伴奏京二胡。袁杏宝(—)江苏苏州人。*桂秋创立的*派艺术,在年代起走向成熟和发展与鼎盛,袁杏宝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傍*桂秋有十余年的时间。李铁三(—“文革”期间)幼年在河北省永清县刘铁山创办的“永胜和”科班习艺,学梆子板胡(秦腔胡琴),傍李桂春(艺名:小达子)。17岁改操京胡。年代末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等排演《野猪林》,李铁三任主要琴师。周长华(—)原籍安徽,落户京城,年程砚秋访欧回国,重组鸣和社,周长华被聘为琴师。其伴奏确有独到之处,他一反当时盛行的胡琴大拉大扯运弓方法,而采用了劲头内在、柔中见刚的张力控制操琴方法。弓法突出:连续、顿挫技巧,指法突出:内弦音色和小拇指的压揉技巧。上述创造性的操琴方法,好似游丝一般引人入胜。贾贤英(—)出生于山东烟台,他的操琴艺术可总结为——琴音刚劲而柔美,托腔保调细腻传神,手音按弦完美,风格章法严谨,拉出音质“水灵”,与众不同,明亮、浑厚兼而有之。其演奏右手弓头分大弓与短弓,大弓大尺奔放,短弓行弦细腻。贾贤英是金少山的琴师。王瑞芝(—)生于北京,满族。他自幼酷爱京胡艺术,专心研究谭、余派的唱腔和琴艺。逐步掌握了余派代表剧目的唱念特点,并为余叔岩操琴留下余氏传世十八张半唱片中的最后两张唱片资料。他的琴艺格调高雅,落英缤纷,有仙圣意。沈玉斌(—)祖籍浙江绍兴,沈玉斌解放前被同行选为国剧公会理事长,解放后仍被选为京剧公会负责人。是场面全才,六场通透,腹笥渊博,也是新中国戏曲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曾为吴素秋、梁小鸾操琴。周文贵(—)北京人,12岁拜在程春禄先生门下。曾为魏莲芳、时慧宝、郝寿臣等各行名角操琴。19岁为李多奎吊嗓操琴,23岁接替陆彦庭,与李多奎合作长达30余年。他的琴音响亮、刚劲、圆润、堪称“金玉之声”。被京剧界人士誉为老旦一绝。费文治(—)北京市人。他的操琴绝活突出地表现在:右手将弓弦托起如同做气功一般,弓子既能张得很开,又能用得很短;左手按弦则是精巧别致、敏捷利落。胡琴经他拉出:水灵音里透出清越的琴质本色之音,“通、透、亮、厚”的演奏中始终贯穿一个“圆”字。他为吴素秋、言慧珠、童芷苓、荀慧生、谭富英、李和曾、叶盛兰伴奏不凡气度。杜奎三(—)北京市人。23岁拜徐兰沅为师,悉心钻研京胡技艺。他曾为郝寿臣、金少山、言菊朋、尚小云、等人操琴。年入中国京剧院,年调入中国戏曲学校任乐队队长。张长林(—)原籍江苏徐州,生于北平。师承张裕德习练京胡,琴艺得益于赵砚奎。曾为尚小云演出操琴。年至年间,张长林傍言菊朋在德商长城唱片公司灌制了唱片。年至年,张长林傍裘盛戎,裘中期的唱腔如《牧虎关》西皮原板转二六中“花枪好、黑风能”等均是张长林的设计。魏铭(—)早年拜张玖为师。他早期曾为马连良、谭富英、迟世恭、于世文调嗓操琴。年在“忠信”社为“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操琴直至其逝世。京剧艺术在石家庄发扬光大,魏氏功不可没。如今奚派艺术独树一帜,尤其在奚派唱腔方面凝聚着魏铭的艺术造诣与品味。李德山(—)北京人,年拜耿永清为师习琴。15岁以操琴应工,善拉青衣、老生戏。年5月拜徐兰沅为师。他自年起到年为张君秋调嗓操琴,为张早年成名及后来形成张派早期雏形立下了功劳。他操琴功力深厚,弓法刚劲有力,戏路宽,伴奏严谨。汪本贞(—)北京人,幼年从张春芳学净,艺名汪源奎,绰号“小蘑菇”。拜张玖为师。年,汪本贞在北京参加“戎”社,开始为裘盛戎操琴。裘得汪本贞的辅佐达20余年,在继承和发展中,创造了别具一格仔花脸演唱艺术,而汪不拘一格的创新,已经形成了绵密流畅、色彩绚烂的伴奏风格。沈玉才(—)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他曾先后为程玉菁、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操琴。多年的刻苦努力,使其琴艺适应了各流派的唱腔特点,托衬演员在台上的演出,达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音不燥、低音圆润的艺术效果。年沈玉才加入中国京剧院,此后长期为李少春等操琴。出版了京胡曲牌录音带《拾全福禄》。郝德泉(—)生于北京,郝寿臣之子,受家庭熏陶,自幼爱上京剧,12岁练琴艺,每天从汇文中学下学,便遵照父亲的安排先练武术,然后调嗓。日久天长,琴艺精进。曾给周信芳、盖叫天、王正屏等操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与周信芳剧组展开长期合作。钟世章(—)北京人,钟世章是程砚秋晚期琴师。程砚秋和钟世章的合作长达十几年,他的伴奏方法得到程的认同,他对程派琴艺的潜心研究,顿得其中的奥妙,为程腔的过门垫头有诸多的创新。为程派唱腔起到了“绿叶衬红花”的作用。李慕良(—)湖南长沙人,15岁拜马连良为师,年拜徐兰沅为师专工京胡。年开始长期为马连良操琴。琴艺特点,首先在于他操琴从剧情、剧中人物的感情出发,并通过独特的演奏手法、技巧来树立人物的音乐形象。他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心手相印”,与演员的气口劲头配合得极为默契。特别是为马连良伴奏,可谓是严丝合缝,声情并茂。靳文山(—)北京人,幼年学艺,年拜程春禄为师。年至年为李砚秀、金少山、叶盛兰、陈永珍操琴。年加入中国京剧院,主要为叶盛兰、杜近芳操琴。为“叶派”小生的伴奏做了许多创新,规范了京剧小生伴奏方法。沈雁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喜爱艺术,12岁开始学拉二胡。年,正式拜王少卿为师。年至年曾随梅兰芳剧团到江苏等地演出。他的演奏感情真挚、充满活力、富有乐感,突出的是表现在音色的美和风格的浓郁。其弓法技术全面,长弓、短弓皆擅长。梁训益(—)早年曾傍言慧珠、童芷苓、言慧珠、李世芳等名角操琴。对于梅派唱腔,深得其精髓。年移民台湾。曾傍金素琴,后加盟“明驼国剧社”为徐露伴奏,并曾任教“复兴剧团”、文化大学,亦活跃在台湾票界。年去世后,台湾有关方面为其出版《京胡艺术》专辑。唐在炘(—)生于上海。年代他有幸得到穆铁芬和周长华的直面教导。全国解放后,唐在忻离沪北上,到北京师从程砚秋学艺。年拜徐兰沅为师。唐在炘对各行当、各流派的唱腔,悉心研究、掌握特点、广撷博采。他在唱腔设计中既遵循传统法则,又善于在不同流派的基础上突破创新。迟天标(—)幼年工京胡,师承沈玉才。年至年又师事费文治,琴艺上得到真传。他曾为李宗义、王泉奎操琴,对高派老生的伴奏颇有心得。年从中国京剧院调入梅兰芳京剧团,后改为北京京剧二团。姜凤山(—)生于北京,自7岁开始学戏。曾拜李福庆为师,工文武花脸并兼学操琴。年正式拜杜奎三为师改学京胡。琴艺得到徐兰沅、王少卿、费文治的教益。姜凤山为梅先生操琴十二年。他对梅腔谙熟,伴奏大气,同梅派雍容华贵的艺术特点相得益彰。年为建国十周年献礼梅兰芳排练《穆桂英挂帅》,姜凤山操琴并参加唱腔设计。金玉书(—)毕业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年拜周昌泰为师。年底至年底傍荀慧生到全国各地演出。年底参加中国戏曲学校教学工作。年被荀慧生剧团借用到东北各地巡回演出。年后又被借调到江南各地巡回演出。曾为荀慧生灌录唱片《杜十娘》、《辛安驿》等伴奏。何顺信(—)祖籍河北河间,生于呼和浩特市,8岁学京胡,15岁拜耿永清为师。年何顺信加入“扶风社”为张君秋拉京二胡、后操京胡,与张君秋合作近半个世纪。何顺信操琴具有:讲究激情、追求意境、棱角鲜明、顿挫有力,而又不失飘逸潇洒情趣等特点。*天麟(—)年拜徐兰沅为师。童芷苓组班到东北演出,约*天麟担纲京胡。年代*天麟傍言慧珠,年美国胜利唱片公司约请马连良、言慧珠合灌《南天门》、《汾德湾》唱片。年到吴素秋剧团,年言慧珠在电台录制梅派名剧《太真外传》是*天麟的京胡,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录音资料。*金陆(—)年正式从艺,拜白宗灏为师学京胡。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南下平剧工作团赴南方演出。年后转业到地方,年曾为杨宝森操琴。他为杨宝森伴奏前后共两年多时间,杨宝森的《文昭关》(年版)唱片即由*金陆操琴,这也成为杨派唱腔留世的最后一批珍贵资料之一。查长生(—)苏州吴县人,8岁起随父查衡山学琴。14岁操京二胡上台与父亲搭档。名旦顾正秋戏校毕业后挑班自组剧团,由查长生操琴。曾与童芷苓、李玉茹、言慧珠、李蔷华、王吟秋、李丽芳等合作。他擅长旦行伴奏,尤以程(砚秋)派见长。其弓法平稳匀称,擅用长弓。吴炳璋(—)生于北京,年拜耿永清为师学京胡,后有幸向徐兰沅、杨宝忠等先生进一步学习深造,使其琴技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他入中国戏曲学校从事京胡教学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教生涯中,他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京胡、京二胡人才,现今遍布全国各大京剧院团。王泳泉(—)天津人,幼年随沈玉才等学文场。年代与赵燕侠有过短期合作。年代赵燕侠便与王泳泉长期合作,直至退休。他的伴奏格局不温不火,用极低的调门、抒情的音色、优美的手音、细腻工整的弓法来衬托赵燕侠的唱腔,使“小乖乖”、“自从公子”、“垒起七星灶”等名唱段传遍全国。周国兴(—)北京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后入中国京剧院为杜近芳操琴,合作创作了《桃花扇》、《谢瑶环》、《断桥》等唱腔。他善于梅派风格的伴奏,勤奋好学,对各流派的伴奏特点、技法都潜心研究。其弓法细致娴熟,讲究托腔保调。马锦良(—)北京人,自幼随父马宝刚学艺,17岁开始向周长华、杨宝忠学琴。年拜赵济羹为师。年至年随陈大濩、关正明在上海等地演出。他擅长生行伴奏,善用快弓、短弓,运弓快捷利索,出音铿锵有力,托腔自如。他精通余叔岩、杨宝森两派的唱腔艺术。曾担任现代京剧《海港》京胡伴奏。武正豪(—)江苏盐城人,年考入上海正字辈戏校,初学老生后改京胡。在校师从陈斌雨、傅德威,但他一直努力地自学操琴。年参加武汉市京剧院,先后给李鸣盛、言少朋、王琴生、关正明、蒋慕萍、汪正华、孙岳等操琴。蒋霭秉(—)江苏常州人,自幼喜爱京剧并练琴,10多岁在启蒙老师李铁林的教授下,琴艺进步很快。年拜赵济羹为师。年代末参加上海京剧院。他操琴挺拔刚劲,琴音峻峭,不落俗套。曾担任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和《磐石湾》的京胡伴奏,率先进行了京胡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实践。朱文龙(—)生于上海,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音乐班,专工京胡。年得梅派琴师倪秋平指教琴艺逐渐形成以柔美、细腻见长的操琴风格,并专工青衣、花旦伴奏。还受梅派名琴师沈雁西的教益,何顺信、张似云的授艺。年代,他为现代戏《龙江颂》、《审椅子》操琴。王鹤文(—)天津人,自幼酷爱操琴。年拜白宗灏为师。后得到徐兰沅等名家器重,又向杨宝忠问艺。年加入尚小云剧团,为尚长荣等操琴。他操琴刚柔并济,舒展流畅,在习琴掌技中博采众长,潜心钻研,追求“严、足、帅、博”的琴技风格。燕守平(—)生于江苏,徐州人,11岁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学京胡及各种乐器演奏。师从沈玉斌、沈玉秋、杨宝忠,又向徐兰沅先生问艺。形成了“琴音纯正、弓法娴熟、指音清脆、音色华美”的演奏风格。年调入北京京剧院工作。年代以《杜鹃山》一剧的伴奏成功享誉全国。万瑞兴(—)祖籍江苏吴县,生于北京,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专工京胡,师从吴炳璋、赵鸿文二位老师。年参加中国京剧院四团任琴师。曾为杜近芳操琴。著有《程派唱腔琴谱集》、《程派经典唱腔伴奏》、《梅派经典唱段伴奏》CD专辑。杨柳青(—)浙江义乌人,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从师吴炳璋、于善民、王鹤文,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并得到徐兰沅、杨宝忠、何顺信、王瑞芝等亲授,后拜师李慕良。年参加山东省京剧团。曾与方荣翔、马长礼、李维康等合作。尤继舜(—)出生于南京,幼年跟随父亲尤象蓉学艺。年曾入新疆乌鲁木齐艺术学院京剧系学习京胡。两年后转入江苏省戏曲学校。年加入江苏省京剧院,年调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操琴。他的琴艺音色饱满,清彻纯净,灵巧华丽,手法敏捷,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既工伴奏又长独奏的演奏家。林宗褆(—)浙江温州人,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京胡专业,师从吴炳璋。年向杨宝忠和王瑞芝学琴。他的操琴音色美、技巧正,富有时代气息,伴奏传统戏能体现出“老戏新拉”的演奏风貌。主要为李维康、耿其昌操琴。操琴主要剧目有《红灯记》、《平原作战》、《李清照》、《蝶恋花》、《汉宫惊*》。年底赴美国留学定居。张素英(—)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主修京胡。师承吴炳璋、于善民,并得名家杨宝忠、王瑞芝亲授。她功底扎实,技艺精湛,对京剧各行当及流派的风格特点颇具研究。年调入中国京剧院,为李维康、耿其昌操琴。年她与作曲家吴华合作的我国第一首京剧组曲《虞美人》,并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